American Experience | 体验美国

App创业是个什么玩意儿:专访“呵擦么”团队

2014-11-17 2:57 | By Anita

十月中,晚上近七点。入秋的纽约此时天色已暗,这正是第六大道川流不息的时刻。就在这十分钟里,无数辆消防车从我的眼前开过,呼啦呼啦衬托着这个城市的躁动。

和“呵擦么”约见的地点在一座四层高的大楼里,它的对面是巨大广告牌覆盖的GAP商店。七点正,我在这里见到了要会见的“呵擦么”app的联合创始人何昶辰和范阳。他们熟门熟路地引我到了三楼讨论室,一杯水的时间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这里是ebay的办公室,也是何昶辰目前工作的地方。

自称是“有节操码农”,“半吊子作家”和“假装文艺青年”的何昶辰刚刚从康奈尔大学毕业,个子高挑的范阳则活脱脱演讲家模样,口才了得思维敏捷。看到他们的热情模样,你就知道“呵擦么”的二次元元素完全有迹可寻。

这个今年6月才发布的产品现在已经拥有了超过2000名忠实用户,而这完全是在没有任何营销的情况下发生。哦对了,感谢你那么有耐心看到这里。因为你可能还不知道“呵擦么”是什么吧?

用范阳的话来说,“呵擦么”是一款极简社交应用,而用户之间的沟通则是通过发送“呵”、“擦”或“么”来实现。“呵”可以表示一般情感,“擦”可以表示否定、反对或者吃惊,“么”则可以表示喜爱。当然,这只是“呵擦么”团队给出的参考,具体怎么用这三个字完全是由用户决定。你要做的,就是知道好友的用户名,把他加到你的好友列表。在“呵擦么”里,你的用户名同时兼具信息传递的功能。比如你想告诉寒风凛冽中正在等你聚餐的小A你要放他鸽子,那你可以把用户名改成“我感冒了来不了”。和你心有灵犀的小A很有可能就会“擦”你一下然后默默独食。

不过,假如“呵擦么”仅仅具备以上的功能,那它也只是一款升级版的“Yo”。真正让它区别于Yo并比它更多样化的地方在于其引入了“公共词条”的概念。“公共词条”相当于一个热门话题列表,注册用户可以自主上传一条小于九个字的词条,加上附注,以及一张图片。内容经过审核后,这些词条便会出现在所有用户的屏幕上。互动形式同样通过“呵”、“擦”、“么”来实现。

假如“公共词条”的模式可以推广出去,这样一个平台的潜力是无可限量的。它既是用户自由传递信息的平台,也是收集民意(通过“呵”、“擦”或“么”)的有效途径。试想一下,未来商户需要推出一个新产品,也许只需要在“呵擦么”上上传产品的内容、功能和图片,它就能成功收集潜在用户对产品的态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共词条”又具备了一个简易版的调查功能。范阳告诉我,这个平台的发展潜力还包括和商家合作。例如,对商家的信息回复“么”,用户便能获得一条自动推送的打折券,实现这款应用从线上到线下的互动。当然,这只是未来的设想,对于目前来说,找到合适的用户群并建立起用户的使用习惯似乎更关键。

找到“不同点”和“痛点”是这款app制胜的关键。现在,“不同点”已经基本有了,那 “痛点”会是什么呢?从这一点来说,“呵擦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今年夏天开始,“呵擦么”这款产品便受到了许多投资者的关注。而随着用户数的增加,团队不仅面临着技术维护和更新的挑战,还需要增派人手去联络投资人、合作方进行接洽。

团队介绍说,这款应用的第一版只用了一周时间做开发。而到了第二版,团队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编代码、做调试。团队成员沈正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应用的安卓版,王树森则负责后台与数据库的维护,另一位远在加州的成员沈霄博则主要负责为词条打分、从新闻网站抓取信息到公共词条中。而团队的唯一女成员李甦堃则负责网站的更新。

呵擦么

上图为“呵擦么”团队成员在工作室开会。

采访接近尾声时已过八点,每个人的脸上都略带倦容。团队成员告诉我,他们每一个人每周都要在这款产品上花费40小时左右。要知道的是,他们同时也拥有另一份全职工作。

“有想过日后有一天辞掉工作,全职来做“呵擦么”吗?”

“那当然,不然我们做这个干什么呢?”王树森的回复总结了面前这几个年轻人的执着和冲劲。

纽约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从来不缺少心怀理想的人。但最让人感动的是,在这个还不足半岁的创业团队身上,你看到更多的是赤忱、投入和专心。

欲了解更多关于产品的信息,你可以访问https://hecam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