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rican Experience | 体验美国

My Intro to America at Transylvania University

2016-01-25 11:46 | By Nanhao Chen

“出国留学”这个词语在网络世界横行的今天早已不再陌生了,而伴随着“富二代”、“镀金”以及其他一系列富有争议的标签和一则又一则让人惋惜的报道,这个词语已经包含了太多它无法承担的含义。但“出国留学”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外的大学就真的要好一些?还是所有一切不过是如同“国外月亮比较圆”一般荒诞无稽的流言?出国真的就是一个好一点的选择吗?每一位留学生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笔者也愿意以自己的亲生经历来试一试回答这些问题。笔者毕业于成都石室中学,现就读于美国肯塔基列克星市的Transylvania University,意为山那一边的学校,中文名叫特兰西瓦法尼亚大学,而每一位学生和老师都喜欢简称我们学校为Transy。如果各位没听说过这座城市,我相信一些喜爱篮球的读者一定知道肯塔基大学的野猫队,该校就距离我们学校数公里远,列克星敦市也是该队的主场。
笔者还记得四年前在得知自己能够和我朋友们一起入读成都石室中学时不可抑制的欢愉,好似三年后能和大多数朋友们一样走出高考考场欢呼庆祝。但我并没有如同其他的同学们一样,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踏上高考的征程。在高考和出国的十字路口,我最终选择了放弃高考,调整方向去探寻另一个远方。在当下,出国留学并不再是一个让人惊异的选择,相反,随着祖国经济建设的日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许许多多普通家庭也具备了让下一代走出国门看看世界的经济能力。行文至此,笔者觉得有义务为广大留学生正名:不是所有留学生都有一个具备特权的家庭,不是所有留学生都是潜在的负面新闻制造者,我们只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去认识这个我们未来将要面对的世界。言归正传,在高中时我和家人商量决定前往美国修习,感谢我的家人和我挚爱的母校—成都石室中学,包容我的任性并为我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让我自由的去追逐理想。如同每一个留学生一样,我也过上了“穷追托福,猛打赛达(SAT,美国高考)”的日子,而这样的日子并不比我那些在教室里和高考撕杀的同学容易。此间种种不再一一赘述,最后我决定去了这所名字拗口的文理学院:Transylvania University。在所有录取我的学校中奖学金不是最丰厚的,排名亦不是最出众的,唯一一点学校“硬条件”上的优势无非为她是美国第十六所建立的大学,拥有170年的历史,是当时美国跨过东部主要地区,西部第一所大学。但目前我们确实处在美国的心脏地带,扼守美国东南部主要城市的咽喉要道。可她丰厚的历史和座落于黄金地段的优势对我这样一个从有2100年历史石室中学毕业的孩子而言并没油什么特别的吸引力。但让我最终选择Transylvania的理由是因为我感受到了Transy这所文理学院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关注,而这种能够投放到每一位学生上的关怀是我鲜有体验也非常珍视的。需要明确的是,这种关怀不仅仅是某一个个人对学生关怀,而是来自于Transylvania University整个学校系统,教授同学,和校友全方位对每一位学生的感情投入。
在我过去一年的学习生活中,作为一所学校的教学功能的灵魂,各位教授们给予我的帮助让我感动之于更是惊讶。作为一个非英语母语的学生,掌握这门语言的学习是终生的,所以即使我有相对较好的日常沟通能力,但是要真正能迅速把英语熟练准确输出到学习尤其是写作中对我而言可谓艰难。而就单纯以语言修习为例,我所认识的每一位教授,不管他所执教的课是什么内容,亦或我是否为他课堂上的学生,无一不热情且负责的为我提供帮助。我还记得在我刚开始学习西方艺术史的时候,我面临着比其他美国学生两倍的困难。因为对于一门专业课而言,它拥有自己的语言,而这种术语在这门专业中有它独一无二的定义。不同于美国学术只需要学习好术语,我不光需要学习这个术语具体指代英语中的什么,还需要明白它本身的意义。我的艺术史教授,一位慈祥的老太太也同样是这个领域里的权威专家之一,Dr. Wolsk,常常花整整一个下午帮我“开小灶”,为我一个人慢慢解释每个词语从怎么拼到怎么用的具体含义,并找出许多画作例证让我能理解透彻那些抽象术语下的实际含义。再比如在每一位学生必须学习的英文写作课程,这可谓是大部分学生的梦魇,无论你来自美国或其他国度。写作课程要求的不是语言通顺准确,而是要能够掌握文章的书写技巧和语言技巧,准确优雅的并充实的展现学生的思维。每一次作业都是一篇论文,而每一篇论文从短短数十字的大纲到洋洋洒洒的十几的终稿,都是我和教授一起努力的成果。每一次白纸黑字递交上去的草稿再发回我手上时全会变成密密麻麻的红色修改意见,每一次还会顺带给我加上几份额外的资料作为我的补充阅读只为了让我某一个非常细小的论点得以充分论证。这一种针对学生差异化的因材施教也正是我所期待的,而我也坚信只有能满足小班教学的大学才能提供这种服务:Transylvania University 去年的师生比低至惊人的1:11(一个教授对应11个学生)。
美国大学所秉承的学习社交两不误的精神让学生成为了一个学校真正的主体,而来自于同龄人的帮助往往也更加直接,弥补学校系统不能覆盖的日常生活的方面。Transy学校规模精巧,四年级相加不过1200名学生,而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更是当中的稀有动物,目前不过20位。也正是因为过于稀少的中国留学生的客观条件让我们有了必须融入社区的紧迫感。感谢我们学校相对悠久的历史和我们相对较低的学生人数,让我们拥有全美最高的兄弟会/姐妹会参与比例(高达70%)。必须承认在来到美国之前我对兄弟会/姐妹会所知甚少,仅有的一点认知也是来自于好莱坞夸张的戏剧效果或者一些游戏作品里纯属虚构的故事背景。事实上,兄弟会和姐妹会不光是美国学生大学社交生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留学生融入集体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兄弟会/姐妹会成立的初衷即为联谊在大学中志同道合的学生们,建立如同兄弟/姐妹一般的情谊,而这种关系纽带也让我在第一年大学时光里受益匪浅。一些高年级的“兄弟”常常像我介绍他的选课经验,避免我过早的选修一些实力不济的课程;一些在写作中心工作的“兄弟”帮助我修改我的论文打磨我的英语技巧,让我在英语写作上日益精进;还有一些“兄弟”在周末常常会带上我去超市购买日用生活品或者体验我们城市世界闻名的赛马文化亦或是去一家味道绝佳的餐馆冒充一次当地老饕。还记得“感恩节”兄弟会得知我不回国留在宿舍时,十几个“兄弟”不约而同的邀请我与他们的家人共度佳节,每一位都非常执着让我一时不知该如何选择最后只能抓阄而定。而像一些美国电影里面充斥着让人难以接受的酒精和恶作剧关于兄弟会/姐妹会的画面甚是少见,更多的是朋友之间真诚的互助与对美国文化的直观体验。
除开来自教授和同学的帮助,校友也是引导学生的中坚力量。以Transy为例,校友会为全体学生提供导师计划,从校友中为每一位学生寻找与他们未来规划相符的“导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让他们能提前了解自己即将进入的行业或者会面对的问题。我的导师是一位68年毕业的校友,她的职业经历堪称传奇:她以历史学学位毕业,入职一家信息管理公司,进修了计算机相关硕士学位,然后供职于美国海军一家主要承包商,担任信息部负责人,同时自己拥有一家室内设计公司和一家画廊。她从一名员工到高管最后再自己创业,且工作领域跨度之大,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胆识和勇气。并且也真因为她丰富的阅历,她能很准确的告诉我需要在大学培养什么能力,什么样的技巧我必须掌握,而她也时常会通过她的朋友让我能够有幸对我一直期望从事的职业窥探一翻,更明确的规划自己的道路。
一所优秀且成功的大学并不能单纯的依靠某些具体的指标来衡量,每一所大学所奉行的精神不同学校氛围也大为不同。但这些大学所共有的一个特点一定是对于学生,一个学校的绝对主体,的尊重和关爱。这并不是说只有像Transylvania University这样的国外大学才是好的,而像一些国内知名高校就让人犹豫,我以为但凡能真正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于土壤以供起成长的学校都是值得青睐的。毕竟,对很多学生而言本科四年我们所专注学习到的不光是知识,更是我们自己,开始试着渐渐回答“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前往哪里”这三大人生终极疑问。诚然,Transy距离北大、清华、哈佛、耶鲁这一些世界一流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Transy也并不是完美的,但我所一直相信的一点时Transy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却一定是适合我自己的。因为我所知道的是这所学校在帮助我探明远方,给我勇气以面对象牙塔外那个更大的世界。
最后,回到文初的那个问题,出国就是一个好的选择吗?我想于我自己而言,并不难以回答这个问题:但凡适合孩子成长的大学就是好大学。

陈楠浩
特兰西瓦法尼亚大学国际招生学生代表
Transylvania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Student Ambassador
Transylvania students